南新村邻里集市

       项目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南新村,场地面积 3913 ㎡,是作为农贸市场存在,周边分布有安置房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原有建筑是一座钢结构大棚,内部设施简陋,30 个固定摊位,出租率不到 50%。在农贸市场聚集活动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年龄段大概 50 岁—80 岁之间,主要活动为喝茶聊天、打牌娱乐。目前场地的设施不能满足社群活动的需要,老年人坐在高台面上还有摔伤的潜在风险。社区的老年人希望场地改造后能作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外延伸,提供适合喝茶、打牌的空间,同时还能增加乒乓球桌等活动空间。市场中的商户希望经过改造后市场能够形成规模,留住本村去附近集市购物的人群。摆摊的商户希望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售卖摊位。

       通过现场调研,我们梳理了场地交通流线,使原有割裂的场地得到联通,在中心打造了一处口袋公园。成都气候阴天偏多,夏天又非常闷热,雨季时间长。人们大多喜欢在室外活动。传统民居中有大量的坡屋顶檐下空间,容纳了成都人日常的交往、生活等场景,因此檐下空间是本次设计中需要着重表现的空间元素。

       方案将现有建筑与过去的社区传统建立联系,作为社群综合体,通过对集市、茶馆、棋牌室、屋顶农场、邻里中心、手工坊、雨水花园这些功能空间的混合,将社群中各种年龄层次的人混合聚集。老年人退休生活不再会和社会脱节,青年在此社交,主妇在此购物、儿童在此玩耍。这个项目提高了社会对福利、幸福度、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认可标准。

       方案结合社区内各类使用人群的功能需求,打造多重公共活动空间,强化场地原有集市功能,进行分区域售卖规划,并增设手工艺坊,供社区开展特色售卖活动;保留原有棋牌活动功能,设立社区棋牌室供居民使用;增设邻里茶馆、休闲运动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邻里活动需求。农贸市场的商贩规模和数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在设计中要重复考虑摊位的可变性,为后期的租赁提供便利和弹性。商贩中有一部分本村的老年人,摆地摊卖自家的小菜,规模非常小,他们只能承受一天五元的摊位费。如果在摊位设计中只考虑固定摊位,势必会把摆地摊的商贩挤压出去,所以在设计中考虑了可移动的摊位,可以很好地维持原有收费标准,保护小商贩的利益。

       中心花园是社区跨年龄交流的主要场所,各年龄层的人在此相遇、交流。将疗愈景观融入其中,打造 DIY 园艺空间、自然休息空间、感官疗愈空间、自然认知空间等,通过多重方式促进老年人活动,刺激其各项身体机能,提高老龄人群身体活动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在内庭花园中预留场地给老人摆放自己的盆栽植物,激发他们的劳动欲望,这样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和情绪。

       檐下的欢聚——一木一瓦,重系人与自然的温暖纽带!
    • 名称                天府新区南新村邻里集市

    • 类型                建筑设计竞赛

    • 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南新村

    • 面积                3913 ㎡

    • 时间                2021 年

    • 状态                入围决赛

    • 客户                2021 年成都首届社区美空间创意设计全球征集活动